蔡锋,网投十大信誉排名07级法律硕士校友,现任海垦母瑞山农场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毕业后选择回到了家乡海南,从海南省发改委到“农垦人”。蔡锋校友分享了他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并表示:“回到基层,最大的感受和变化是接了地气。”
两次职业抉择:回到祖辈父辈奋斗的地方
2010年,临近毕业时,蔡锋校友面临着是留在北上广还是回到家乡的的职业抉择。他也曾打算按照法学院学生留在北上广的职业路径,找一份和法律相关的工作,但最终怀着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回到了海南。当时海南刚刚提出要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一个“岛民”,蔡锋校友热爱自己的家乡,“容不得别人说它半点不好,希望它变得更好”。
让蔡锋校友回到家乡最主要的还是作为独生子对父母的牵挂。“那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原来我在学校的时候基本上一两个礼拜和父母通一次电话,后来因为实习比较忙,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我也没往家里打电话,结果寒假回去以后才听我爸说,我妈动了个手术,怕我担心所以一直都没给我打电话。正是这件事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父母虽然嘴上说,大城市机会多,你还是到大城市去发展。但是当我决定回家工作的时候,他们是很开心的啊!特别是我记得刚回来的时候周末回家吃饭,这种开心,你是能够感受得到的。所以我觉得回来还是挺对的。”
对家人和家乡的感情,蔡锋校友回到了海南扎根家乡,带着农场人以切实的工作践行“乡村振兴”,为农场产业发展、企业增效、职工增收,蔡锋校友的青春也伴随着海南农垦正在进行中的产业改革转型。这也让他对自己的家乡了解更多,更多了熟悉和热爱。
从省发改委到海南农垦是蔡锋校友的第二次职业转型。在政府机关的岗位上6年,蔡锋校友在省发改委的平台参与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连年获得全省先进、荣立个人三等功......
势头大好之时,他选择到企业去。从政府机关到企业,蔡锋校友也是下了一番决心。他说自己是一位地道的海南农垦三代:“我的外公外婆当年是第一代农垦人,作为知青从广东到海南来。父母也都曾经是农垦的职工,所以说,回到农垦可以说是有农垦情节。”
从政府机关到企业,蔡锋校友确实有不一样的感受,“在发改委,更多的是了解全面的情况,制定一些宏观的政策。到了基层,每天接触到更多的是一些很具体的事情,要亲自操刀推动一些事情。作为总经理,还要学会领导的艺术,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海南农垦这些年,蔡锋校友全程参与了海南农垦新一轮的改革。他跑遍了全岛所有的农场,走访了岛内企业、岛外企业和国外企业,也去过全国其他兄弟垦区参观学习。“海南农垦这几年的改革,我全程参与其中感到无比自豪。海南农垦的改革在全国农垦改革里面,我们连续三次是全国获评第一的。习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谈到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来取得的经验的时候,他首先肯定的就是海南农垦改革。海南作为一个小省,一项工作能够在全国排前面是不容易的,这是我们工作上取得的一些成绩。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我从我身边的很多领导和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
蔡锋校友认为基层的老农垦人也感染和鼓舞着自己。“我现在所在的母瑞山农场公司是一个革命老区,是琼崖革命的“摇篮”。有一位84岁的退休中学校长王学广,退休以后主动收集研究母瑞山革命历史,到革命纪念馆给大家讲革命故事,一讲就是20多年。20年间,王学广为游客、团队讲解母瑞山红色故事5000多场,观众28万人次。现在全省全国各地的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到母瑞山接受红色教育,都要听一听他的讲课。他是给大家讲母瑞山精神,实际上他自己就是母瑞山精神的实践者,他也获得了感动海南的十大人物、海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蔡锋校友说,身边这些淳朴的老农垦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而且是一身正气,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农垦事业。身边的这些同事和前辈,是他到农垦企业工作后,对他触动最大和教育帮助最大的。
“所以对我来说,我是农垦三代,我也为他们这种老黄牛的精神所打动。不管你是名校毕业也好,还是一般的学校毕业的也好。人这一生,不一定都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也不一定都能声名远扬,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平平凡凡地过完自己这一生。这并不妨碍我们有这么一种理想,有这么一种情怀,有这么一份坚持。”
职业心得分享:谦虚、努力之外,保有理想
在谈到职业心得分享时,蔡锋校友说首先是努力:“我觉得是自己的努力很重要。在政府的时候,我当时前五年是在办公室,基本上我一个人把除了财务、后勤之外所有的工作都做过了。后来到了企业,换了一个赛道,企业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那自己也是要补课啊,财务、税务、土地、农业等领域,自己要补这些知识,平时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保持对业务的熟练和敏感度,也经常向行家请教。”
另一点是保持谦虚,蔡锋校友说在工作平台上,有幸和很多优秀的同事共事。“各个高校的名校硕士博士都有,领导也非常有水平。一山还有一山高,比你强的人太多了,所以反而会让自己觉得要更加谦虚。”
求学北大:母校影响终生持续
蔡锋校友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谈及在北大法学院接受系统的法律专业学习的岁月,首先分享了法律硕士复合专业背景所带来的优势。
“其实法律它不光是一些法条,背后更多的是政治、社会、历史、经济。我们有了交叉的背景,特别是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对这个社会有了解以后,再去学法律,反而我们对法律条文背后的这种价值取向和判断更容易能够理解。复合的专业背景是一种优势,我们这一届很多同学现在去做律师,他们结合原来的本科专业,在实践当中可能更容易找到方向,更容易出彩。”
在法学院受到的严谨的法律逻辑思维逻辑训练也让蔡锋校友在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们研一的时候强世功老师给我们上美国宪法判例,研二张双根老师讲德国物权法,那本书还是他翻译的。一个法条,他可以讲两节课。法律逻辑上的严谨思辨、逻辑能力的训练,对以后的工作潜移默化的会有一种影响,会讲究严谨,注重逻辑。”
蔡锋校友说,北大的理想主义精神带给自己内心的影响是持续一生的。“我们回到家乡,其实每天工作、生活都是很琐碎很平淡的一些事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就变得碌碌无为,北大的学生,既要有脚踏实地的韧劲,更不要忘记仰望星空的情怀,在内心始终应该有一种理想主义精神,这是母校带给我的精神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