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宋健是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法律学系1977级本科生。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宋健所在的北大法律学系1977级,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法律人群体,他们亲眼见证了四十年来国家法治事业的巨大进步。从网投十大信誉排名的一名法科学生,到江苏省高院的工作骨干和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江苏分校的授课老师,再到江苏省高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的法官,数十年从事法律工作,宋健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时代下国家法治事业和知识产权司法事业发展的缩影。
未名湖畔种下法治理想
1977年8月,宋健高中毕业。当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在广播里听到这一消息时,宋健惊喜不已,当即决定报名参加考试,并为此参加了所在中学为应届毕业生准备的高考补习班。
当时江苏高考只能填报三项志愿,于她而言,填报志愿是一个颇为自由随心的过程。宋健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看过一部风靡一时的印度电影——《流浪者》,影片中男主角拉兹的女友丽达是一名律师,拉兹涉案被捕,丽达在法庭上为他作了慷慨激昂的辩护。正是这个情节,使年轻的宋健萌生了学习法律的想法。恰好当年北大法律系在江苏有招生名额,宋健便填报了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法律学系作为其高考的第一志愿。回忆起这些往事,宋健笑言,当年的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其实非常简单,希望毕业后能做律师,像丽达一样为正义辩护,对于国内的法治环境以及法律职业的未来发展并不清楚。仅仅是出于内心对正义感的纯粹向往,宋健就做出了影响自己一生的选择。
1978年春天,宋健来到未名湖畔,开启了自己在燕园的大学生涯。入学后她惊讶地发现,班上82名同学年纪相差悬殊,仅有几人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多数同学来自各行各业,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复转和现役军人、在职干部、“知青”等等。当时17岁的宋健成了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与同班同学之间最大的年龄差甚至达到了13岁。
在法律学系,《西方法律思想史》、《海商法》、《外国投资法》这几门课程给宋健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内信息渠道还比较闭塞,这些涉外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很多同学的专业选择。宋健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与其他较为年长的同学相比,她在法学学习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她回忆道,刚刚高中毕业的自己缺乏社会经历,在阅读法学经典著作时常常感到困惑;而班上许多年纪较大的同学,在上大学前就已经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体验与认识,在研究、探讨问题时能够发表独到的见解。但宋健认为,正是在1977级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集体里与同学们共同学习,自己才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与提升。
当时在班上,年长的同学爱护年轻的同学,年轻的同学则学习年长的同学为人处事、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氛围更加激发了班上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或许正因为如此,北大法律学系1977级才被称为法律界的“黄埔一期”,并诞生了一大批影响中国社会各界的中流砥柱与知识精英,其中包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著名刑法学者陈兴良、行政法学者姜明安、政治学学者王绍光、原烟台大学校长郭明瑞、原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著名律师陶景洲等。
作为十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77级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昂,想要努力弥补过去的时光。当时,北大的教学秩序刚刚恢复,教学条件还比较简陋,但师生们的内心都充满着无限的激情。每天早上六点半,伴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校园里便人流如织、脚步匆匆,同学们纷纷奔向图书馆、自习室抢占座位,开始一天的勤奋学习。宋健笑言,这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学习氛围,每天都要飞奔去图书馆抢座占位的情景,估计现在的同学们难以想象。她回忆道,在同班同学中,李克强非常注重学习英语,常看到他拿着小卡片背诵英语单词,到毕业时已经能够翻译英文著作了;姜明安读起书来能做到几个小时都不离开座位,非常专注。宋健自己爱好读文学作品,课余时间她常常泡在图书馆的文学阅览室和期刊阅览室。她认为,当年的自己正是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来感悟人生、了解社会,弥补社会经验和阅历的不足。
1977年的高考改变了宋健的一生。作为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法律学系1977级学子中的一员,宋健认为自己是十分幸运的。未名湖畔四年的学习生涯在她心中埋下了法治理想的种子,燕园的大学时光也成为她内心珍贵的回忆。
“法律业大”撒播法治之光
1982年初,宋健毕业后被分配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成为恢复高考后江苏省高院的第一位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
当时法院的案件极少,审判工作对法院干部的法学专业素养要求也不高。宋健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工作证是第125号,这意味着当时整个江苏高院仅有120多人,而其中法律科班出身的干部不超过10人。
1985年,为解决法院系统法律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郑天翔决定创办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即“法律业大”,系大专层次的法律学历教育,为全国法院系统的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机会。北大法律学系出身的宋健便顺理成章地被抽调至“法律业大”江苏分校参与教学工作。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一套上至总校,下至分部的垂直教学制度,由当时享誉全国的法学专家学者和最高人民法院资深院长、庭长及法官们共同编著课程教材,组织教学研讨活动,统一教学方案,再由各分校老师组织各分部老师进行集体学习,层层部署教学任务。在“法律业大”江苏分校工作的16年时间里,宋健主讲民法、婚姻法,此外还主讲过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课程。
没有教学经验,宋健就和其他被抽调为“法律业大”老师的法官们一起,边教边学。她坦言,“法律业大”的学员们虽然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法学教育,但他们都是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中基层法官,在课堂中常常会提出各种来自审判一线的实务问题。因此,年轻的宋健教学压力很大,每节课都需要精心准备、绷紧神经,针对重点疑难问题和学员的学习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宋健回忆,那时的教学工作十分辛苦,自己经常备课到深夜,有时连续十几天到各分部巡讲课程。正是这种“压榨式”的教学经历,促使宋健不断学习,也使得她的法学功底越来越扎实。
在“法律业大”工作16年,宋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后期还同时负责“法律业大”江苏分校的教学组织工作,成为学校的“总教头”,并在“法律业大”创办十周年和十六周年之际,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这是学校对她多年来辛勤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褒奖。
如今回忆起这段工作经历,宋健直言自己将最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法律业大”的教学事业。而令她倍感欣慰的是,在“法律业大”接受法学教育和专业训练的中基层法律工作人员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各级法院的领导和业务骨干,由他们组成的队伍支撑起了中国近二三十年来的法院专业化审判工作,这对推动国家的法治事业发展和人民法院专业化审判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知产法庭深耕法治事业
2002年初,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正式被撤销。宋健旋即被调至江苏高院审判监督庭担任审判长,并参与了法院审判监督改革的调研工作。2004年,她又被调至知识产权庭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并先后担任副庭长和庭长。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宋健同样做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从事知识产权审判14年,宋健早已成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资深法官,审理过的案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各个领域,她也于2014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她坦言,在审理涉及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分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技术类案件时,对于没有理工科学历背景的纯法科生而言,技术事实的查明是最大的挑战。每次接到专业性较强的技术类案件时,宋健都会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向专家咨询、邀请专家证人参与诉讼等方法,查明基础法律事实、深入理解相关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裁判。
宋健曾经主审过一起涉及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制种质量纠纷案件。在此之前,她从未接触过杂交水稻领域的相关知识,为了查明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的原理和技术问题,她认真研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并在网上检索各种相关资料,还专门请教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最终明晰了杂交水稻的发展历史和涉案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案件裁判后,有著名农学家阅读了该案判决书,认为判决书撰写的专业性极强,甚至一度以为裁判者是学习农业科学出身的法官。
2017年,宋健主审的《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徐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第86号指导案例,在此之前,该案还入选过2014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创新性案件,这是对宋健审判水平的高度认可。此外,宋健主审并撰写的两篇民事判决书,分别获得全国法院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和全国法院优秀涉外商事海事裁判文书一等奖。
宋健在担任江苏高院知识产权庭庭长的八年间,积极推动江苏法院实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早在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国家就提出要“研究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专门知识产权法庭”,一年后,江苏高院就在全省法院开始全面实行“三合一”改革。宋健认为,在“三合一”改革方面,江苏法院虽然不是起步最早的法院,但却是起点最高的法院,在探索改革路径方面为全国法院提供了有益经验。
在知识产权领域深耕14年,宋健对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有着深刻的体悟。她认为,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法官必须对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怀有极大的热情,对科学发明和技术发展秉持敬畏之心,坚持精细化裁判和正确的价值指引,即根据立法精神和立法目的准确解释和适用法律,这是一名知识产权法官应当具有的职业素养。
从1978年初进入北大法律学系学习至今,在四十年的法律职业生涯中,宋健与她77级的同学们共同见证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法治事业和知识产权事业的巨大进步,对未来国家法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和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他们满怀着期待。宋健认为,虽然当前全国法院还普遍存在着法官职业压力过大、待遇相对较低等问题,但未来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法治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得到逐步改善,优秀法科生将会源源不断被吸引进入法院系统,提升法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宋健心中,法治理想和家国情怀是融入北大法律人血液骨髓里的一种气质与信念。虽然已经毕业36载,但她不曾离开过母校的精神家园,“北大法律人”是她一生的荣耀“标签”。
宋健法官热情接待网投十大信誉排名学生实践团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