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由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法治研究中心、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北京分会场)在北京邮电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分设京渝两场,共收到论文120余篇,经评审,确定71篇受邀参加研讨,其中北京会场40篇。
北京分会场分要旨演讲和主题研讨两部分。来自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学府的近50位学人在“政治共同体的规范基础”、“宪法与国家建设”、“法律经济学专场”、“司法制度研究:法律社会学的视角”、“央地关系、行政民主与行政法治”五个主题下展开了深入讨论。
与会学者合影
10月19日上午,网投十大信誉排名章永乐副教授主持了年会开幕式,在北大法学院强世功教授热情洋溢的致辞中,会议拉开了序幕。
章永乐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强世功教授致辞
接着,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程金华教授向会议作了题为“国家、法治与‘中间变革’”的要旨演讲。程金华围绕国家法治和社会变革,从国家和社会关系以及国家内部的中央和地方关系出发,分析了中间变革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强调要充分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
程金华教授作要旨演讲
会议进而进入第一主题“政治共同体的规范基础”的讨论。报告人中国人民大学讲师欧树军在其“‘人民’从何而来”的发言中指出人民是被锻造的,并探讨了在三种不同国家型态中锻造人民的方式与困境;评议人西北大学法学院讲师高杨赞许这种充满理论想象力的文本结合,但强调应该进一步分析立法者从何而来、国家与人民、抽象的至上性与人作为个体的差异性以及毛泽东的文本与主权相关性关系等问题。
报告人欧树军发言
评议人高杨发言
报告人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讲师陈颀通过解读《威尼斯商人》,分析了“法权的兴起与危机”,认为自由平等的普遍法权在威尼斯共和国兴起,但在莎士比亚眼中,威尼斯共和国的法权面临深刻危机;不仅出现民法和刑法的缺陷,也暴露出宪政结构的缺陷——没有公民权;评议人清华大学法学院赵晓力副教授则指出,从文本上理解割肉契约,很难解释为交易契约互相承认;另外,提出了在割肉审判中谁是真正的法律人的发问,是夏洛克还是波西亚?
报告人陈颀发言
评议人赵晓力发言
报告人网投十大信誉排名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陈涛以“法则与任意”切题,从两条线索谈起:一是自然科学领域怎样借助早期自然法传统去定义自然法则,二是以霍布斯、圣西门、孔德对规范基础的考察作为节点,指出社会自有法则,不是从实证科学推演出来的。评议人网投十大信誉排名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刘海川则认为,把霍布斯和卢梭政治哲学家纳入到社会科学谱系中不合适,并且哲学和科学二者在霍布斯、笛卡尔时代已经逐渐分开。二者预设的方法完全不同,除此之外,要区分法则和形式,理清社会学要解释的是法则还是形式。
报告人陈涛发言
评议人刘海川发言
在第二主题“宪法与国家建设”的讨论中,报告人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文系博士研究生黄锐杰着眼于“封建问题”,在“‘革命中国’的‘史前史’”的发言中提出,封建问题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切入点,封建问题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确立以及革命思潮的兴起而确立的,这一语词的变化具有进化史观的色彩;评议人同济大学哲学系柯小刚教授赞许这种问题意识,同意天下为公是中国政治文明的出发点,认可了辨析“所有权”概念的重要性,同时指出需要重新建构天下政治的结构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解释在现代中国的结构中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党与人民的关系。
报告人黄锐杰发言
评议人柯小刚发言
报告人华东政法大学于明讲师在“革命与制宪之间”的发言中,通过描述吴景濂在民初十年制宪史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指出吴氏与革命派的两次合作与分裂,在客观上构成了推动制宪运动前进的核心力量,也构成了稳健派议员寻求中间道路的典型;评议人北大法学院章永乐副教授认为研究可以继续深入到政治经济学层面,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制宪者要替东家承担责任,为什么始终具有依附性。
报告人于明发言
评议人章永乐发言
报告人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宪法教研室副教授常安基于比较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整合思路和建国后的思路,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族主义话语与边疆”进行探讨,认为尽管南京国民政府作了一些努力,并对北洋政府的政策做了反思,缺乏动员群众改造边疆多民族地区旧有社会、经济制度的意识形态、动员能力和交往媒介,实际上并未实现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建构;评议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尤陈俊强调,国族主义面临另外话语的竞争,比如炎黄子孙,而且孙中山的国族主义和国民党的国族主义之间有紧张关系;此外还要注意边疆整合和清代的帝国策略治理是否有区别,可以把族群问题转化为空间问题。
报告人常安发言
评议人尤陈俊发言
思想的交锋在随后自由讨论的热烈气氛中更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邓峰发言
程雪阳发言
肖自强发言
姚尚贤博士发言
10月19日下午的研讨包括三个主题,分别为“法律经济学专场”“司法制度研究:法律社会学的视角”以及“央地关系、行政民主与行政法治”。
在“法律经济学专场”主题部分,报告人北大法学院刘燕教授指出解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就是治理上市公司的核心问题,刘教授通过对我国1993到2012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政处罚实践的实证分析,检验证券法的实施效果,第一次对证监会的执法行为做了标准规定;评议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红丽副教授肯定了样本收集的学术意义,但强调要结合整个证券市场对证监会的执法行为进行评价,并且不能仅停留在判决结果,还要深挖处罚动机以更全面地理解处罚行为。
报告人刘燕发言
评议人宁红丽发言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黄宗昊在“台湾金融改革的政治分析”的发言中,以台湾的金融改革为切入点,指出政治制度加总会产生引导作用,会使得台湾出现少数政府和朝野对立,最后扭曲整个政治过程;评议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冷静教授肯定了史料价值,承认了台湾配套政治制度的弊端是缺乏合作基础,但指出需要更精准地界定半总统制、制度均衡、理性选择等概念。
报告人黄宗昊发言
评议人冷静发言
报告人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沈朝晖深度分析了二十年以来,权力的聚集下,中国证监会对公司融资的影响,指出中国证监会高度权力集中,削弱了地方政府在公司融资和资本方面的权力;评议人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喻玲肯定了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认为对于保荐的研究可以深入,强调制度变迁动因是其非均衡性,对于动因分析不够深入。
报告人沈朝晖发言
评议人喻玲发言
报告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缪因知以“史上最大股权纠纷——陈发树与云南红塔的诉讼”为切入点,反思国有股转让审批体制,认为应从法律制定、法律实施以及制度完善等方面予以完善,通过司法解释法律中的模糊问题,处理好政企关系,构建合理的国企体系;评议人沈朝晖认可该纠纷反映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和合同法的不衔接,因此要理顺国资管理体制,就要上升到法律和行政法规;同时要预测资产在未来的收益,把收益折现到现在,才能客观公允地评估国资价格。
报告人缪因知发言
评议人沈朝晖发言
在“司法制度研究:法律社会学的视角”主题之下,报告人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艾佳慧做了“制度环境、诉讼策略与上诉变迁”的发言,以中国上诉率在1998年前下降之后又上升的现象为切入点,提出了两个上诉率变迁模型,即以初审判决质量为基础的“向后看”模型和以预期上诉收益为考量因素的“向前看”模型,解释了司法政策转变与诉权制约机制、反思错案追究制以及降低诉讼费用的关系。评议人北大法学院凌斌副教授则质疑前面的现象是否是后面要解释的对象,数据和模型是否有关,还指出需要清晰解释判决率和调撤率的相关关系。
报告人艾佳慧发言
评议人凌斌发言
报告人咸阳中院法官范涛在“解释与治理:民主集中制审判委员会的法律论证” 的发言中,以某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记录为样本,分析审判委员会法律论证的可能性,描述审判委员会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二阶法律论证方法论,即运用传统法律解释方法的一阶证立和论证存在自由裁量的“正解”范围时基于后果衡量的二阶证立,阐释了审判委员会法律论证(解释)与民主集中制(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评议人同济大学法学院刘忠副教授质疑了二阶理论,认为范涛对一二阶的理解恰当,而且民主集中制虽然是按照列宁主义政党原则实行,但实际是首长负责制。
报告人范涛发言
评议人刘忠发言
报告人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岳林在“医疗纠纷的治理与分权”发言中指出,在我国医疗侵权求偿实行双轨制,一是行政立法,一是民事立法,而医闹现象的恶化不是由行政导致的,到底是司法治理还是行政治理更有效率,需要进一步探讨;评议人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李晟肯定了岳林在历史中理解制度的逻辑,但指出要明确研究的法理学意义,以及法学研究能否提供对现有医患矛盾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两个问题。
报告人岳林发言
评议人李晟发言
在“央地关系、行政民主与行政法治”主题下,报告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做了“行政法治,我们还有多远”的发言,提出了实现行政法治必须具备的条件——1+3结构,即以职权法定作为行政法治的根本总要求,从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裁判三环节加以落实;评议人香港大学法学院郑戈教授肯定了何海波对行政领域相关问题的梳理,但指出职权法定的各种权力关系以及依法立法中的解决思路等方面都仍需加以处理。
报告人何海波发言
评议人郑戈发言
报告人网投十大信誉排名博士研究生郑磊在“改进‘规划腐败’的行政法治理”的发言中,指出目前土地和城乡规划领域的腐败都指向两个问题:一是市场问题二是技术过程,并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一是发挥两个市场的作用,在规划之外,为开发商寻求可替代的土地供应,二是通过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增强行政理性,三是引入公益诉讼,以抑制政府权力寻租的行为;评议人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政府管理学院杨守涛肯定了郑磊的选题,但认为治理腐败关键是控制行政,所以仍要注重制度设计;此外,在对现象进行评估和检讨时,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案例支撑。
报告人郑磊发言
评议人杨守涛发言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黄韬副教授在“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的法治化及其‘陷阱’”的发言中,从地方债务的问题谈起,引申出对央地事权关系法治化的讨论,指出在提升央地关系法治化程度时,要找到制度,来替代政治性的控制机制,可以发挥市场的作用,比如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将地方负债行为显性化;针对这一设计方案,评议人清华大学法学院何海波教授指出需要清楚界定事权和财权的概念,并质疑金融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方式,能否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发债行为。
报告人黄韬发言
评议人何海波发言
参会学者在自由讨论阶段围绕上述议题又展开激烈讨论。
薛兆丰发言
侯猛发言
韩伟发言
本届年会最后由强世功、郑戈、赵晓力教授作总结发言。郑戈从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做了总结,指出问题意识取决于学者所处的位置,中国法治变迁的大背景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法学的社会科学化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中国学者回到传统,本身是对学科划分的反思结果。就研究方法而言,郑戈重点指出与会学者从政治哲学传统中重新发现和界定人民的努力,并认为人民概念的具体落实,凸显了代表性和选举问题的重要性。
郑戈总结发言
赵晓力回顾了五届年会的发展历程,指出年会见证了青年学者的成长历程,并在中国学术讨论日益意识形态化的背景下,仍然保持着自由的学术讨论的气氛。
赵晓力总结发言
强世功指出,法律共同体依旧有用,强调学者相互对话的重要性。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需要学者之间形成相互对话,学者思考问题需要有相对超越性和独立性,针对的不是政治学术立场选择,而是学术路径;对话不是政府能否采纳,而是和同行能否辩论,学者们需要一代代推进理论范式和研究传统,核心问题是找到理论的切入点。强世功教授还强调,真正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都是在部门法,而要全部打通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就不能离开公共政策。最后,强世功教授,肯定了最近几年古典和现代的对接研究,并对连接中国文明和西方古典做了展望和期许。
强世功总结发言
年会在友好的气氛下圆满落下帷幕。很多与会学者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和研究相关主题,并期待下次年会的举办。本次年会的会议综述将在《中外法学》杂志刊登。
(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法治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