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众达全球化与法治讲席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卫·马歇尔教授和教育创新副教务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学院创始院长与法学院前院长Simon Chesterman以“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变革”为题举办学术讲座。讲座由网投十大信誉排名副院长戴昕教授主持,北大法学院师生踊跃参与讲座,活动反响热烈。
Chesterman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大学教育的目的变革、AI给大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AI对大学科研与管理的影响等问题展开。
以下将以文字实录的方式呈现讲座核心要点。
Simon Chesterman:
一、大学教育的目的变革
从全球来看,大学一般有教学、研究、创新和商业等目的。对于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社会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不会消灭工作,但会降低工作中对人力的总需求。技术背景发生变革后,需要重新审视大学的目的。
在历史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填补知识。这种基于知识共享的大学想象如今已不再被普遍认同,互联网等媒体上的信息与知识可能已远超大学校园。现代的大学更强调对批判性思维的传授,就像法学院的教育目的不在于传授所有有关法律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分析法律问题的技能。但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此类基于法律分析的技能已经部分被AI替代,大学或许仍然要培养这样的技能,但需要承认这一技能的重要性可能正在下降。
大学此时应该更重视学生软性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人际交流、领导力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塑造是AI目前无法取代的。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会要求学生跨专业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在这期间需要学习如何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在这一点上,医学院可能比法学院做得更好,因为医学生更能认识到他们需要团队合作。
二、AI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虽然AI给大学教育造成了挑战,但AI可以用以提高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频率,并给予学生更有效的反馈。第一,AI可以让老师少做一些行政性工作,这样就可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沟通。第二,AI本身可以用于定制化教育,直接针对学生提交的材料给出一定的反馈。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一份报告,AI辅助可以让水平中庸之人的能力迅速提升。既然AI辅助有此效果,在可以用低廉成本雇佣水平一般的职员时,雇主可能不会倾向于用高薪聘请顶尖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这对北大等精英大学来说是一个挑战。我曾和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同仁交流,他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和顶级大学的教育竞争,而更多是和“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竞争——如果四年大学教育之后薪水也差不多,为什么学生不直接工作?在AI时代,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尖锐。
AI还影响了大学的考核方式。目前的AI虽然无法生成最好的答案,但也能给出一个还凑合的文本,这让给学生打分这件事变得困难,因为有些情境难以查明学生是否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有人提出要恢复纯粹的纸笔考试,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们或许应当参考对计算器的处理方式,随着教育深入逐步放开对计算器的使用管制。
三、AI对大学科研与管理的影响
西方的学术研究成果出产地逐渐从大学等非营利机构转向营利机构,AI领域可能会共享这一进程。正如我们所见,生成式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技术产地不在大学,而在各个大型AI公司。AI也可能会干扰人类的科研创新。有了AI等技术,人类可能不再认真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章直接从AI复制粘贴内容,这说明学者本人可能都不会复查自己的作品。
学者往往抱着科研或教学的目的入职大学,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想做行政工作,但行政工作对大学来说却非常重要。AI可以用来降低大学行政工作的成本。与其定义AI可以代替哪些行政工作,不如思考AI不可以替代哪些内容——人工建设等难以外包的、需要社会化互动的、需要高度对抗的工作,这些工作目前可能都无法交由AI处理。除此以外的行政工作,AI可以提供很好的辅助。
四、总结
虽然AI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很多挑战,我还是认为大学教育需要积极拥抱AI。针对AI带来的挑战,大学原有的政策也无需大改,只需在边际上调整即可。同时,应当鼓励师生积极尝试AI技术,逐步改进当前的教育模式。
五、问答环节
提问1:
AI技术是否可能导致大学被彻底取代?
Simon Chesterman:
AI技术可能会给大学带来挑战,但不会取代所有大学。随着AI技术的发展,大学在学生就业上需要和更多主体竞争,但部分精英大学可能以独立的社会地位规避竞争,学生可能会成为某一社会群体的一员而报考该类大学。
提问2:
允许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写作是否会导致学生无法培养写作能力?
Simon Chesterman: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的确可能阻碍学生培养写作能力,因此UNESCO等国际机构主张禁止13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能帮助创作更好的作品,这是一个使用程度与方法的问题。
提问3:
大学能够培养哪些AI无法培养的能力?
Simon Chesterman:
最重要的可能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法学院教育应当让学生对法律问题保持好奇心,而不仅仅是简单分析法律。
开讲学者简历:
Simon Chesterman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卫·马歇尔教授和教育创新副教务长,同时也是大学学院创始院长、前法学院院长。他是新加坡“国家人工智能核心”项目的人工智能治理高级总监,并担任《亚洲国际法期刊》的编辑。他曾在墨尔本、北京、阿姆斯特丹和牛津求学,在墨尔本大学、牛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任教。他曾于2006年至2011年间担任纽约大学法学院新加坡项目的全球教授和主任。此前,他还曾任国际和平学会高级研究员,并在国际危机组织纽约办公室担任联合国关系主任。他也曾在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驻南斯拉夫办事处工作,并在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实习。
Chesterman教授写作、编撰著作二十余本,包括We, the Robots? Regul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Limits of the Law一书(中文译本《我们,机器人?人工智能监管及其法律局限》,已于2024年出版)。他是公认的国际法权威,其著作开辟了公共权力概念研究的新领域——涵盖全球治理的规则和机构、国家建设和冲突后重建、情报机构的角色转变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新作用。他广泛从事有关法律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写作,并著有五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