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能力出众、视野宽广的卓越国际法律人才,是北大法学院国际化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北大法学院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国际化的发展舞台,营造国际化法学教育的氛围,鼓励每一位学生踏出校园、走出国门、迈向海外,深度了解国际法律制度与社会文化。在北大法学院,每一位学生都有受到国际化精英法律教育的机会,海外学习交流项目丰富多样,并且公平公正地向每一位学生开放。据不完全统计,北大法学院每年有近200名学生参与海外学习交流项目,是中国其他大学法学院不能比拟的。
1. ONE SEMESTER EXCHANGE
关键词:
-
在法学院就读期间,选择一个学期
-
近60所国际知名大学法学院自由选择
-
交换期间所获学分可转为北大相应学分
-
无需支付交换学校学费
-
全外语授课课程,提升外语水平
-
体验不同的教学环境
-
学习多种法律体系
-
在简历上添上华丽的一笔
近60所海内外知名大学法学院与北大法学院建立了学生交换项目,遍布北美、欧洲、亚洲和大洋洲,其中包括美国 Columbia University、Duke University、Cornell University、Georgetow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Leiden University、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University of Tokyo 等位居世界大学排名前列的法学院。
2. DUAL LL.M. DEGREE
关键词:
-
4+1:本科生同学四年级时经学院推荐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LL.M.学位。
-
1+1+1/1+1+2:研究生同学二年级时经学院推荐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LL.M.学位。
-
22个国际知名法学院LL.M.学位项目
-
学院直接推荐,简化申请流程
-
奖学金加持,减轻经济压力
-
毕业时两张学位证在手,提高就业竞争力
22所海内外知名法学院为北大法学院学生提供攻读LL.M.学位项目的机会,包括美国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Cornell University、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等位居世界大学排名前列的法学院。其中更有17所知名法学院给北大法学院学生提供全额学费奖学金或者部分学费奖学金!
3. SHORT TERM STUDY
关键词:
-
寒暑假时间充分利用
-
集中时间短期学习
-
学习形式丰富多样
-
学费全部或部分减免
北大法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短期专业法律和国际领导力培养课程,使学生增长见识,开拓国际化视野。每年,北大法学院有近百名学生申请SHORT TERM STUDY,并从中受益,如:
-
U.S. Business Law Academy at Columbia Law School;
-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School of Law Summer School;
-
Maritime Bergen Law Summer Programme;
-
Stockholm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Law Summer School;
-
Ookuma School Leadership Challenge
4. OVERSEAS INTERNSHIP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更好地弥合国际化教学与实务的差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北大法学院还与国际组织、世界知名律所、企业等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项海外实习项目,赴海外机构一探国际法律实践的“究竟”。如:
-
University Traineeship Programm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
Sumitomo Chemical Overseas Internship Program;
-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Internship Program;
-
Famous European Law Firms Internship Programs
以及赴众多国外知名律所实习的机会。
5.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北大法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国际赛事,并聘请专职外籍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培养法律分析能力、提升思维敏捷度、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国际化法律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北大法学院学生在多个国际英文模拟法庭竞赛中荣获佳绩,有利地提升了北大法学院的国际声誉,如:
-
Phi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
-
Willem C. Vi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 Competition;
-
WTO Moot Court Competition;
-
Price International Media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
-
Red Cross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Moot;
-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Trial Competition;
-
Asia C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
6. JOINT PhD PROGRAMS
为了拓宽博士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培养高水平学术人才,北大法学院与欧洲、美国部分知名大学法学院,包括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Faculty of Law 、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 Faculty of Law 、The University of Trento, the Faculty of Law 设立了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博士生经导师同意,可向合作院校申请“联合培养”。合作院校将根据学院博士生具体情况配备导师。联合培养博士生可同时参加网投十大信誉排名和合作院校的博士答辩,获得双博士学位。部分美国知名大学法学院还每年接收北大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担任访问学者或者讲师,进行研究或者教学工作。
7. SUPPORTIVE RESOURCES
1. Office of Global Opportunities
北大法学院对外事务办公室是北大法学院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窗口,负责维护和拓展海外合作资源、创设和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工作团队热爱法学教育,邀请优秀学生共同参与工作,齐心协力为北大法学院师生创造高质多样的国际资源和国际交流学习机会。办公室位于北大法学院国双庭院,环境优雅,给来访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
2.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专业指导
北大法学院每年举办“学生海外学习交流会”(Study Abroad Orientation),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学院形式多样的海外交流学习项目,邀请出访交换学生、来访国际学生分享海外学习的宝贵经验,为学生打造一个深入了解海外学习信息的优质平台。此外,学院还邀请外籍教师帮助学生修改简历和个人陈述等申请文书,给学生提供最准确的国际交流申请指导,为学生们申请海外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创造良好条件。
3.PKU LAW INTERNATIONAL DAY
北大法学院于2017年10月创办北大法学院首个国际日(PKU Law International Day),拓宽学院与海内外知名法学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方便学生了解海内外院校,100余所合作院校代表出席应邀出席活动。“国际日”活动也将成为北大法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的年度重要工作,于每年10月举行。
4.国际交流奖学金
为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北大法学院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奖学金,包括:
A. 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奖学金(CSC项目奖学金):
我院共有9个优质本科生交换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2018年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立项资助,共有13名优秀本科生在该奖学金的资助下出国交换学习一学期,这些全球知名院校包括:
-
Columbia University Law School
-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School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Law School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itzker School of Law
-
Georgetown University Law Center
-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Faculty of Law
-
Sciences Po University Law School
-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Faculty of Law
-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Faculty of Law
B. 靖江青年法律领袖国际交流奖
在江苏省靖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和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靖江青年法律领袖国际交流奖,专项支持北大法学院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已有129名师生获此殊荣。
C. 北大方达游学奖学金
D. 阳光国际学生交流奖学金
E. 以及其他支持学生国际交流的游学奖学金
北大法学院的莘莘学子,以学院搭建的平台为起点,迈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对外事务办公室供稿